类似银河系的大型星系被认为是通过并合矮星系形成的,但相比银河系中众多的“土著”恒星,天文学家对银河系中有多少恒星是来自于矮星系的“外来移民”以及它们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仍知之甚少。近日,基于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提供的海量光谱数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邢千帆研究组与日本合作团队发现了一颗重元素(包括银、铕、金、铀等)含量超高、而α元素(包括硅、钙和钛等)含量异常低的贫金属星。研究团队对比发现这颗恒星的化学成分与矮星系恒星高度吻合,明显不同于银河系的晕族恒星,表明这颗恒星来自于被银河系瓦解的矮星系,是银河系并合事件确切和可靠的化学证据。相关研究成果于2019年4月29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上。该类型恒星的发现为研究银河系的并合历史提供了基于恒星化学成分识别的理想示踪体,将促进天文学家对星系形成和演化的认识。
LAMOST是一台大视场、多光纤的光学天文望远镜,是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2019年3月,LAMOST向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正式发布了7年的光谱巡天数据,包括
4902 个观测天区、1125 万条光谱,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取光谱数突破千万量级的光谱巡天项目。
自2016年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
重点专项便为天文学家依托LAMOST及其光谱巡天数据开展科学前沿研究提供支持。特别是“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
重点专项于2019年设立“基于LAMOST
巡天的银河系和恒星形成与演化研究”、“基于LAMOST
巡天的类太阳恒星活动物理研究”和“基于LAMOST
巡天的系外行星系统研究及观测搜寻”等3项优先支持方向,重点支持天文学家利用LAMOST
海量光谱数据的优势,研究大批量恒星的统计性质,寻找特异天体进行细致研究并检验现有恒星演化理论;研究银河系盘和晕的结构、运动、化学成分及演化历史;探测暗物质分布;研究银河系星际介质的分布和物理性质;诊断类太阳恒星活动特征,揭示类太阳恒星的总体活动规律;对大样本的系外行星系统进行精确刻画,搜寻系外行星系统,研究行星系统的形成理论和动力学演化。随着
LAMOST 光谱巡天的继续开展及光谱数据的持续公开发布,更多的天文学家将利用
LAMOST
光谱数据在各个天文领域开展不同尺度的研究,推动人类进一步认识宇宙。
图 来自矮星系的亚巨星(《中国国家天文》绘)
相关文章
- 金沙登入网站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叶冬柏会见候任驻墨西哥大使祝青桥
- 金沙登入网站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会见荷兰阿斯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温彼得
- “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产品全生命周期识别溯源体系及绩效评价技术”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
- 金沙登入网站科技部副部长张建国会见阿根廷教育文化科技部科技政策国务秘书奥古斯丁·坎佩罗
- 科技部与中华全国总工会签署高技能领军人才和优秀产业技术紧缺人才出国培训合作协议
- 【群众路线】张舟副书记到文学与传播学院调研
- 金沙登入网站德国黑森州开放首个无轨双源电动货车测试路段
- 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社会发展板块启动会在北京召开
- 音乐系召开2018年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会议
- 金沙登入网站监管中心与监督司进行工作对接
Your Comments